
轩岗煤电公司将人才培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聚力实施“人才赋能”工程,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激活产业发展的“人才活水”,加速实现人才与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双向奔赴。

精耕细作“人才田”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人才是第一资源。该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从“育苗”“壮苗”“管苗”三个方面,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搭建人才成长阶梯,努力培养一支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师徒帮带“育苗”。该公司持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精准制定帮带计划,灵活匹配“一对一”定向、“多对一”培养、“多对多”组团帮带对子,通过师傅全方位传授,在思想上引导、学习上帮助、业务上指导、作风上锤炼、生活上关心,使徒弟尽快掌握工作理念、内容、程序、技能,全面提升青工的综合素质。今年,69名党员与60名技术大拿结成对子,120名业务骨干与120名新职工签订师徒协议。
系统培养“壮苗”。该公司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持续加大技术工种、后备人才的培训力度。2024年,该公司参加全员安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入职培训、赋能培训等各类培训的职工近51000人次;组织1000余名管理人员参加全国矿山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视频培训班;组织开展6批次“走出去”能力提升培训,井下关键岗位107人提升了在职学历,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修剪枝叶“管苗”。该公司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以廉政教育为抓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守底线、明纪律。同时,通过民主测评、工作述职、突击抽查等方式,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考察考核,定期与干部谈心谈话,查找业务工作中的廉洁风险点、薄弱环节,及时堵塞工作漏洞,消除各类廉洁风险。

搭建用才“大平台”,让技能人才发光发热
该公司聚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成立七个人才创新工作室,“王福西职工创新工作室”“韩锐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山西省总工会命名,为多维度培养和锻炼技术型人才,锻造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平台。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培养技术型人才200余名,研发创新成果7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
以赛促学“培优”。该公司积极开展“五小”创新竞赛活动,同时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鼓励职工从“小”做起,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勤思考、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近两年,10项创新成果入围全省能源行业“五小”竞赛榜单,焦家寨矿被评为“五小”创新大赛优胜单位。
协同作战“促优”。急难险重任务在哪里,党的领导力就发挥到哪里。该公司深化运用“双培养机制”,努力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着力解决顶板治理、地测防治水、瓦斯抽采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同时,采取党建引领结对共建模式,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开展“以孔代巷”技术推广,有效解决了瓦斯抽采难题;组建攻关团队,探索应用小煤柱开采新技术、新工艺,梨园河矿创出单月进尺953米的新纪录。
锻长补短“增优”。该公司积极推进“15字”30条经营管理措施,发挥技术人员专业优势,深挖降本增效潜能,成效显著。机修厂技术部通过改装5800前探梁护帮板,有力提升了支架的防护能力,增强了工作面煤体的稳定性;改装7500、5800电液控操阀,进一步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自制溜矸桶,可以筛选矸石,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树好榜样“风向标”,让榜样人物引领进步
该公司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挖掘榜样,让榜样“亮”出来;积极宣传榜样,让榜样“火”起来;积极学习榜样,让榜样“多”起来。
匠心筑梦,技能点亮人生。29年前,刚参加工作的王福西只是一名技校生,如今他成长为“全国技能大师”,先后发明了皮带机弹簧式缓冲托辊、皮带机带平衡杆的液压拉紧装置等,获得了15项省级和国家级奖项。以王福西名字命名的“王福西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动了其他矿井工作室创新工作的开展。
竞相迸发,焕发队伍活力。该公司畅通人才聘任通道,2024年,共有79名工程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务任职资格,86人申报中初级工程师以及政工师。该公司畅通选人用人机制,实现“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工提供施展能力的机会。
强化宣传,树立激励导向。该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榜样》系列报道专栏,深入报道企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与人才工作相关的活动;每季度开展“最美职工”选树活动,让职工选出身边的优秀职工……系列活动在公司营造了树典型、学榜样、争先进、创一流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