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煤气化晋普山煤业公司地测防治水部联合华北科技学院技术团队,历时两个月攻关,成功完成9#、15#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测定工作。项目通过“理论+实测+模拟”三维联动技术体系,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覆岩破坏影响规律的精准测定,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密部署 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9#、15#煤层顶板受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与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双重影响的特殊地质条件,项目组严格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采用“井下仰斜钻孔双端堵水法+钻孔成像探测技术”综合测定方案,在9221、15101工作面分别布设6个观测钻孔,通过控制孔深、角度及方位,确保钻孔覆盖预计裂隙带范围。
技术创新 突破行业瓶颈
地测防治水部攻克传统地面钻孔检测成本高、效率低的行业痛点,创新采用井下仰斜钻孔观测法,通过双端堵水器分段注压测试,结合ZKXG30矿用本安型钻孔成像仪实时采集孔壁图像,清晰识别垮落带、裂隙带及弯曲下沉带分界。同时,利用UDEC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动态分析采场围岩应力分布及裂隙演化规律,进一步验证了实测数据的可靠性。
协同攻坚 项目稳步推进
项目实施期间,地测防治水部与华北科技学院技术团队紧密协作,克服井下作业空间受限、岩层结构复杂等困难,严格执行“一孔一策”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通过优化钻机定位、加强顶板支护、实时监测瓦斯浓度,确保钻孔施工零事故。
成果显著 护航安全生产
此次导水裂隙带测定成果为晋普山煤业公司防治水工作注入新动能,通过精准掌握裂隙带发育高度,科学优化防水煤柱留设方案,降低顶板水害风险。同时,为瓦斯抽采钻孔层位选取、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助力矿井智能化开采。项目成果还为同类矿井提供技术示范,推动煤炭行业防治水技术升级。
下一步,晋普山煤业公司将持续强化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完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推动防治水工作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控”转型升级,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构筑安全屏障。